作者|水木公
編輯|劉偉
就在剛剛結束的2022 NIO Day上,蔚來不僅發布了兩臺新車,而且李斌還進一步公開了2023年的全新目標:“我們明年的銷量有信心超過雷克薩斯?!?/p>
其實從蔚來創立到現在,豪華和整活一直都是他們的主基調,但相比去年的“蔚來ET5銷量要干掉寶馬3系”以及“燃油車都是垃圾”等言論,這一次李斌挑選的對手就顯得稍顯克制。
畢竟據統計雷克薩斯2022年現在在國內的銷量只有16.8萬,能不能達到20萬都成問題,相較于21年銷量有明顯下滑趨勢;而反觀蔚來的銷量在國內已經達到了10.6萬臺,伴隨著新車型和補能體系的繼續建設,超過雷克薩斯的概率還是很大的。
但其實雷克薩斯更像是游戲中最終boss前守門的精英怪(畢竟是二線豪華),蔚來的最終目標還是和BBA 正面
battle。
2021年4月7日,在蔚來第10萬輛新車下線儀式前的專訪中,蔚來CEO李斌被問及對于更遠的蔚來有何目標時,他這樣回答道:“我們想要在中國和BBA三分天下,豪華車市場大概有400萬輛的規模,能占據25%,蔚來自己的品牌將實現單一市場100萬輛?!?/p>
當時蔚來剛度過了2020年,凈虧損50多個億,21年第一季度財報還沒出,這樣的情況下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蔚來,挑戰BBA更像是不切實際的幻想,更有好事者調侃:“蔚來和BBA大概只有價格比較接近吧?!?/p>
直到今年2月春節過后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,蔚來秦力洪親自劇透ES7擬定的最大的燃油競品,就是國產之后的寶馬X5L。
作為NT2.0平臺的第一款SUV產品,ES7到底有什么優點和寶馬相比呢?在當時的時間點中大型SUV市場里,70萬級別有寶馬X5、奔馳GLE和奧迪Q7,30萬級別有大眾途昂、理想ONE。寶馬X5的駕駛品質,奔馳GLE的豪華感,大眾途昂和理想ONE的性價比,基本上是消費者公認的優點。
那么其實蔚來ES7的優點也很明顯,就是智能化和服務。智能化方面,NAD的感知硬件和計算平臺,可以支持高階自動駕駛。
NIO Aquila蔚來超感系統:擁有33個高性能傳感器,包含1個1550nm激光雷達、7個800萬像素攝像頭、4個300萬環視攝像頭、5個毫米波雷達、12個超聲波雷達、2個高精度定位單元、1個車路協同感知以及一個增強主駕感知。
NIO Adam蔚來超算平臺:全系標配四顆NVIDIA Drive Orin X芯片,擁有48個CPU內核,256個矩陣運算單元,8096個浮點運算單元,共計680億個晶體管,總算力高達1016 TOPS。
四塊英偉達OrinX▲
這套東西,是目前BAA都沒有的,也是蔚來能和傳統豪華品牌打出差異化的部分。至于運行效果,目前蔚來的NOP+已經開啟灰度測試,部分用戶可以申領測試資格,來進行領航輔助駕駛的體驗。
NOP+變道很果斷▲
根據參與的用戶來看,NOP+的整體可用度比1.0平臺的nop高很多,不管是行駛的穩定性,大曲率過匝道的穩定性,執行變道的效率,應對加塞的能力,中等車流跟車減速的柔和程度都非常值得點贊。
其余的外觀內飾這部分,都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,動力和底盤大部分用戶感知性并不強,覺得舒服好開就夠了。以至于到6月份新車正式發布的時候,李斌毫不避諱的稱ES7為“50萬級SUV的天花板?!敝蟮腅T7交付和8月份成都車展,蔚來每一次都精準的把矛頭指向同一價位的BBA車款。但是直到十一月份,蔚來ES7的銷量和寶馬X5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,路還很長。
最近一次的2022 NIO Day,在介紹到第二代ES8之前,李斌展示了北上廣深四座超一線城市中老款ES8的表現,從數據上可以看到,寶馬X7、奧迪Q7和奔馳GLS都要低于ES8。
?
如果說超一線城市的占有量代表了下一步高端消費的風向,那么全國的純電高端市場數據就是現階段的具體情況。
根據統計可以發現,今天截至11月以前,在成交均價超過40萬以上的高端純電市場內,蔚來的占有率為70%,一騎絕塵。
雖然和李斌定的單一市場100萬輛還有些差距,但是蔚來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,而且蔚來對BBA發起的進攻,遠不止在國內。
隨著NIO?Berlin 2022的成功舉辦和柏林NIO house的正式開業,蔚來成功正式進軍了BBA的大本營德國,另外蔚來還會在荷蘭、丹麥、瑞典等其他三個歐洲國家市場提供服務。其中ET7、ET5、EL7(就是國內的ES7)以訂閱制的方式陸續開啟交付,ET7已經在十月份陸續馳騁在歐洲大陸上了。
正在看車的國外用戶▲
這里提到的訂閱制,其實更像是歐洲消費者習慣的以租代購模式的升級,李斌本人曾經在發布會之后的溝通環節上提到過:“歐洲這四個國家,在高端車市場,D級、E級、F級的市場,高端車加上訂閱服務占比接近60%左右。這是跟稅制、消費習慣都有關系的一件事情,所以這是我們整個做商業決策的基礎?!?/p>
在歐盟四國的市場,蔚來用戶將以訂閱制獲取用車服務,訂閱期限從1個月至60個月不等,訂閱周期越長,單月租金越低。雖然蔚來并不是第一個到歐洲市場賣車的中國品牌,但蔚來絕對是最關心用戶的中國品牌。
德國柏林NIO house▲
歐洲的蔚來訂閱制用戶,可以像國內用戶一樣,享受蔚來的全套服務,包括全險、保養、換電服務,成為用戶社區的一員,參與蔚來舉辦的各種活動,或者是使用NIO house。
歐盟四國傳統的以租代購模式,在車輛租金上是有一定的優勢,但在服務體系上與蔚來有差距,例如保險、雪地胎等服務需要用戶繳納額外的費用。目前蔚來在歐洲已經接入38萬根充電樁,使用NFC卡片即可在這些充電樁上進行充電,但蔚來的換電服務才是獨家優勢。
很多外國用戶對蔚來表示感興趣▲
按照之前的規劃,到2022年底,蔚來計劃在歐洲建成20座換電站,2023年底建設完成120座換電站,一直到2025年,蔚來計劃在中國以外市場建成1000座換電站,其中大部分都居于歐洲。
其實從戰略上不難看出,蔚來想得很明白,在德國、瑞典這些歐洲國家,光靠汽車產品力確實有些難以抗衡,把國內的整套服務模式搬去歐洲,才能更容易打出差異化。
除了輔助駕駛的升級,蔚來的第三代換電站和新一代超快充樁也在NIO Day上正式發布,為蔚來用戶的補能體系添磚加瓦。
并且這次的三代換電站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,實現車站協同,還用上了兩顆激光雷達和兩塊OrinX芯片,從官方的演示中可以看到,有一段ET7開啟NOP+之后自動進出服務區、自動換電的視頻,可以看到車輛不僅可以主動避讓障礙物,還能等待正在換電的其他車輛。
在NIO Day 2021上,蔚來宣布將在2022年內,在中國市場內完成1300+的換電站,6000+的超充樁、10000根以上的目的地充電樁。
截至2022年12月27日,蔚來已布局1288座換電站和2246座充電站、13148根充電樁。在疫情影響的前提下,雖然有的數字沒對上,但是也沒差多少,至少李斌也沒吹牛吹過頭。
在發布會現場蔚來還舉了一個特殊的例子,之前蔚來從用戶手里回購了一臺車齡3年,里程約45萬公里的ES6,經過1300多次的換電,相當于省出了一臺寶馬X3。除了省錢,蔚來的補能體系也非常讓用戶省心。
打開蔚來的APP,點開NIO Power,你可以隨時看到蔚來的新換電站在哪里正式開放,有了什么新的旅游路線推薦,如何規劃換電和充電時機,最冷的到漠河,最熱到海南,基本所有的常見的路線,蔚來現在都替用戶盤算好了。
不得不說,蔚來還是愿意為用戶折騰的,除了折騰換電充電,還這折騰上了造手機。
眾所周知,華為的鴻蒙系統上車以后,除了優秀的動畫和流暢的素質,更重要的就是鴻蒙的整個生態系統,人、車、家三位一體打通,增加用戶黏性。
而關于之前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蔚來造手機,也在今年的NIO Day上得到了李斌的親口確定:“新手機明年就會上市,自己屏幕破了,也懶得換新手機了,等蔚來的新品”。
行政中島上面是nio phone模型▲
李斌今年8月曾在用戶群里參與討論時說,造手機是基于防守邏輯,蔚來用戶六成甚至更高都是用 iPhone,如果2025年蘋果的車發布,“等于家里的鑰匙在自己的對手手上”,“以車為起點的社區,是蔚來一直在做的事情,本質上做手機也是為了車服務,造手機比造車簡單多了?!?/p>
雖然目前蔚來手機團隊分布在上海、深圳,已超300人,初見規模,但是極果君覺得目前的手機市場逐步趨于穩定,新手機品牌想要在大眾市場占據一畝三分地,還是相當困難的。難道蔚來手機的目標類似換電站一樣,僅限于蔚來用戶,繼續燒錢做賠本買賣嗎?不得而知了。
總的來說,無論是從智能化、新車、補能網絡和新項目上來說,可以看到蔚來這一年都下了不少功夫。
關于蔚來的未來,極果君簡單做了以下幾點總結:
1.2022年三季度,蔚來虧損34.6億元,虧損額創下新高。與此同時,其三季度的盈利情況不容樂觀,不僅毛利率同比下滑,而且每賣一輛車,就要“背負”13萬元的虧損。
即使在這樣連年虧損的情況下,蔚來的研發費用也在一直在加倍投入。
在一場交流會上,蔚來秦力洪這樣說:“手機研發費用可以看作是孩子的學費?!毖酝庵?,雖然目前蔚來的盈利狀況不容樂觀,還處于燒錢階段,但是花錢搞研發,是為了明天博取更多的可能性。但是在這樣的前提下,李斌自己也說,2023年第四季度蔚來要實現盈虧平衡,啊這...感覺蔚來的壓力還是挺大的。
2.新發的兩部車還是不錯的,基于NT2.0平臺打造的轎跑EC7和換了代的ES8,無論是從顏值、智能駕駛還是細節打磨上,相較于NT1.0平臺的車型都有了不小的提升。
相信在明年蔚來會繼續針對NT2.0平臺,再發布新車型,讓我們盡情期待。
3.其實除了造手機,蔚來還在策劃內部代號為“阿爾卑斯”的大眾市場品牌和自己造電池,更廣泛的產品線和電動車的核心兩手抓,蔚來的新項目也非常有看頭。
雖然說蔚來一路走來并不是多么順利,但從如今的用戶評價和市場占有量來看,蔚來在豪華車領域無疑是成功的。接下來的路怎么走,正如李斌所言:汽車行業就是馬拉松,而且是泥濘道路上的馬拉松,所有人都沒跑多遠,最關鍵的是一直在跑,特斯拉可能跑了一兩萬米,那又怎么樣?
沒有盡頭的競爭,堅持才是最重要的。